广东锂电池充电芯片管理IC
发布时间:
2023-09-01 00:33
广东锂电池充电芯片管理IC
电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40年代晶体管问世,不久后,作为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的晶闸管在晶体管渐趋成熟的基础上问世,从而揭开了电源管理技术长足发展序幕。
1979年发明了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1986年高压集成电路(HVTC)开始出现,这就是最早的电源集成电路。
上世纪80年代,确定了集成化是电力电子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电源集成电路逐步成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主导器件,开启了电源管理的新时代。自出现以来,电源管理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了涵盖生产生活大小方面的关键部分。
放电的深度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放电的深度越高,电池的寿命就越短。换句话说,只要降低放电深度,就能大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应避免将电池过放至低的电压。电池在高温下放电时,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设计的电子器材不能停止电流,若将该器材长时间搁置不用,而不把电池取出, 其残余电流有时会令电池过分消耗, 造成电池过放电。把不同电容量、化学结构或不同充电水平的电池,以及新旧不一的电池混合使用时,亦会令电池放电过多, 甚至会造成反充电。
广东锂电池充电芯片管理IC
电池内部短路或微短路,如:正负片放置不当造成片接触短路,或正片接触等。电池组出现零电压或低电压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是否单支电池零电压;插头短路、断路,与插头连接不好;引线与电池脱焊、虚焊;电池内部连接错误,连接片与电池之间漏焊、虚焊、脱焊等;电池内部电子组件连接不正确,损坏。电池过充的控制方法有哪些?为了电池过充,需要对充电终点进行控制,当电池充满时,会有一些的信息可利用来判断充电是否达到终点,一般有以下六种方法来电池被过充:
广东锂电池充电芯片管理IC
可充电便携式电池的特征是什么?每一个电池都是一个能量转换器。能将储存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对可充电电池而言,这个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充电过程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化学能在放电过程中转化为电能→充电过程中电能转换为化学能,二次电池可以如此循环1000多次。在不同电化学类型中均有可充电便携式电池,铅酸类型(2V/支)、镍镉类型(1.2V/支)、镍氢类型(1.2V/支)、锂离子电池(3.6V/支),这几种电池的典型特征是相对有恒定的放电电压(放电时有一个电压平台),在放电开始及末尾电压均很快衰减。
广东锂电池充电芯片管理IC